一、概論
一、用途
漏電起痕試驗驗是在固體緣材料表面上,在兩電之間,施加設定電壓,升在高度滴下規(guī)定濃度液體,用以評價固體緣材料表面在電場和污染介質下的耐漏起痕能力。
適用于照明設備、低壓電器、室用電器、機床電器,用于緣材料、工程塑料、電氣連接件。
二、性能指標
1、工作室體積:0.1m3
2、電:尺寸5mm(長)*2mm(寬)*12mm(高),材質:鉑金、電一端邊緣切成300角的斜面。
3、電距離:4.0mm
4、電施加于試樣表面的力為:1.0N
5、試驗電壓:100V-600V可設定
6、試驗電源功率:2100W
7、短路電流為1.0A時,600V電壓時下降值為≤50V
8、起痕判斷:0.5A或更大的電流持續(xù)2S
9、滴液裝置:
1.溶液滴落的時間間隔30s
2.滴液滴的高度:35mm
3.滴液大?。?/span>20mm3
4.試驗溶液
10、配測力裝置:
(0.1&plun;0.002)%質量分數(shù)的氯化銨(NH4CZ)用蒸餾水稀釋。
貳、執(zhí)行標準
嚴格按照GB/T 4207-2003 IEC60112標準設計見附件
四、操作步驟及測定
1.試樣的測試
在每次試驗前應清洗電;檢查兩電之間的距離。(用附送的寬度校正片來校正。校正片上已刻有兩個刻度線,分別為30mm和40mm,此用來校正滴液針離試樣的高度,一般出廠以校正好。)
將被測試樣放在支撐板上,試樣的被試表面呈不平(支撐板底部安裝了高度調節(jié)桿),再把兩個電的刃按規(guī)定的力緊壓在試樣上。
檢查兩電之間的距離,電和試樣之間良好的接觸。如果兩電的邊緣被腐蝕,則應重新磨尖。將電壓調節(jié)成可被25整除的一個合適的值,調節(jié)電路的電阻使短路電流在給定的偏差內(nèi)。然后使電解液滴落在被試表面直到形成電痕化而產(chǎn)生破壞或直到滴落50滴電解液為止。
如果在試樣表面兩電間的一個導電通道中流過0.5A或更大的電流持續(xù)至少2s,于是過電流繼電器動作;或繼電器雖未動作而試樣燃燒了,則認為試樣已發(fā)生破壞。
如果在同一試樣上做多次試驗,則應注意試驗點之間要有的間隔,使試驗點上飛濺的污物不污染其他的被試表面。
因試驗可能產(chǎn)生有害或有毒的氣體,因此在試驗前應先按下“排氣”按鍵,以排除這些氣體。
2.I的測定
調節(jié)電壓到一個預先選擇好的值并進行50滴試驗試樣不發(fā)生破壞或在50滴以內(nèi)直到出現(xiàn)破壞。接著在試樣的其他試驗點上施加更低或更高的電壓做試驗,一直到得出在五個不同點上對于50滴溶液不發(fā)生破壞的電壓值,這個電壓的數(shù)值就是I(例如I425)。它是表示將這個電壓值降低25V在另外的五個點上再進行一步做試驗,并在100滴落液下試樣沒有發(fā)生破壞,有一些材料可能不會滿足后面這個規(guī)定,對于這些材料要確定出試樣在五個試驗點經(jīng)受住100滴或更多滴溶液的電壓值,并將這個電壓數(shù)值附在I中表示出來,例如I425(375)。
如果不知道材料的性能,則起始電壓可選取試驗范圍中間值,例如300V。如果試樣經(jīng)受住50滴液滴,那么增加電壓再做試驗;如果不到50滴試樣發(fā)生破壞,則降低電壓再做試驗。這電壓的增減量應當是25V或25V的倍數(shù)。繼續(xù)進行試驗,直到獲得五個試樣經(jīng)受住50滴的電壓值。
對于多數(shù)材料,50滴的電壓(在這個電壓下試樣經(jīng)受住50滴而沒有形成電痕化)可認為接近漸近值。比50滴電壓低25V的試驗是為了進一步證明這種情況,材料經(jīng)受100滴而不發(fā)生電痕化的電壓比50滴電壓低得越多,這個電壓離漸近線就越遠。
注意:更高的電壓下和多于50滴液時,試樣可能由于溶液和污染物積聚在試樣表面的凹痕和小孔處而發(fā)生破壞(由過電流繼電器的動作表明),而不是由于導電通路引起。此時須重新做試驗,如果得不到定義規(guī)定的結果,就在試驗中加以說明。
3.PTI(耐電痕化)的測定
在材料規(guī)范標準或電工設備規(guī)范的標準中,或其他標準中,如果要一個耐電痕化試驗時,應按1進行試驗,但試驗只在一個規(guī)定的電壓下進行。規(guī)定數(shù)量的試樣應經(jīng)受住50滴而不發(fā)生破壞。
建議采用五個試樣。在情況下,可規(guī)定少一些試樣。
優(yōu)先采用的試驗電壓為:175V,250V,300V,375V,或500V。耐電痕化指數(shù)縮寫為PTI。
4.蝕損的測定
將沒有發(fā)生電痕的試樣應清除掉粘在其表面的碎屑或松散地附著在上面的分解物,然后將它放在深度規(guī)的平板上。用一個具有半球形端部其直徑為1mm的探針來測量每個試樣的蝕損深度,準確到0.1mm。應在試驗中注明五次測量的值。
當按2試驗時,應該在相應于I的電壓下做過試驗的五個試樣上測量蝕損深度。
當按3試驗時,應該在規(guī)定的電壓下經(jīng)受住50滴液滴的試樣上測量蝕損深度。
5.
試驗應包括下述內(nèi)容:
1).被試材料的確認。
2).試樣厚度。
3).表面特性。
1.是否在試樣的原始表面上進行試驗。
2.被試表面是否研磨過。
3.被試表面是否涂過漆。
4.表面有無劃痕。
4).條件處理與清潔程序。
5).如果不是用鉑金電,則應說明電用的金屬材料。
6).如果不是用A或B溶液,則注明污染液。
7).相比電痕化指數(shù)。
1.I,例如“I400”,“I400M”或“I400(350)”
2.蝕損深度,例如“I275-1.2,”I275M-1.2”或“I275(200)-1.2”。
8).耐電痕化指數(shù)
1.試驗在規(guī)定的電壓下通過或破壞,例如“PTI175通過”或“PTI175M破壞”。
2.試驗在規(guī)定的蝕損深度和電壓下通過或破壞,例如“PTI250-0.8通過”或“PTI250M-0.8破壞”。
9).由于試樣燃燒,7,8兩項內(nèi)容無法時,應在中說明。